Contents

最近的一个团建活动是大家一起看一部电影,然后分享。这次大家选择的电影是从看过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后一直很喜欢的 Aamir Khan 拍的 摔跤吧!爸爸 Dangal。这电影说的是一个拥有为国获取摔跤金牌梦的父亲,如何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能手并寻求金牌梦的故事。

在电影里面,这个父亲真的是几乎完美:

  • 不把牢骚发泄到妻女身上

    他老婆连续生了 4 个女孩。我想中国内如果有怀着同样理想的父亲,也难免会抱怨妻子几句,甚至家暴,虐婴,什么都出来了。

  • 注重教育,因材施教

    即便某程度上来说,他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目标,才让女儿学摔跤。但是通过前面的铺垫(他强调摔跤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能力,天生的),他也是看到两个大女儿的潜力,才教她们摔跤。而且,他也认真督促小的学习英语。

  • 不畏惧世俗和闲人闲语

    在连续生育几个女儿,坚持让她们摔跤,穿男生的服装,剪短头发,被全村的人笑话,也不动摇。要和整个世俗对抗,真的不容易的。

  • 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女儿

    放弃工作而耕地,以便获取更多时间指导教育女儿。包下整个剧场看往期摔跤比赛片,给女儿建议。

  • 没利用父亲的角色威胁子女听话

    虽然在他女儿小时候,他确实是利用权威来让女儿进行艰辛的训练。但当女儿从国家体育学院回来,质疑他的教学方法过时的时候,他并没有利用权威来压制,也没有任何恶毒的言语,他只想用行动来证明。女儿受挫败哭诉的时候,他也没有回过头来落井下石。

整个电影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他和他大女儿在泥地赛场较量的情景。当他女儿说他以前教的方法已经过时的时候,他很生气,还重重地摔了他女儿一下。这里让我想起自己在放假期间,和儿子打羽毛球的经历:

儿子和他的几个同学在双打,我自己在旁边玩起手机。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,他们中的一个小朋友 A 君,用羽毛球拍打了 B 君。我发现的时候,B 君已经捂着背部,痛苦地坐在地上。我当然马上斥责 A:“你不能用球拍打人”。后来 A 君和 B 君在争吵,我隐约听到 A 君说“你为什么要笑我”之类的话。最后 B 君离开前,对 A 君说了句狠话,我儿子就重复了一遍给 A 君听。我这时又大声呵斥了一句:“不需要你重复。你看到 A 做了什么不对的没?”

我回过头在想,是否能有更好的沟通方式,来把我们的观点,传递给子女,并让他们接受?我们同样想传递我们的价值观给我们的子女或他人,但是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:直接的否定和斥责,断了后续对话的可能,甚至让彼此的对话变为争执,而不是冷静地讨论

当时,我想向我儿子和小朋友们传达两个“价值观”:

  • 采用武力是不对的
  • 不要因为那个人是你的好朋友,就忽视他做的不对的地方,甚至支持他

我犯的第一个,也是最重要的错误是,我其实并没有搞清楚 A 君攻击 B 君的真正原因。我只看到了结果,也就是打人这个武力行为。但是我没有看到整个关系里面,B 君承担了什么角色,他到底做了什么导致 A 君那么愤怒,至少语言上没体现。即便我们都知道 B 君肯定在某些事情上冒犯了 A 君,A 君才会动怒,但是大人的习惯通常都是先制止武力行为,管制住主动方,以免事态更严重。这样,受委屈的 A 君更不容易接受我讲的道理。因为我一开口就说了:“你不能用球拍打人”,这里似乎就已经把所有的错误都定性在 A 君了。反而,如果我对 A 君说的是:“是什么导致你那么愤怒,要打 B?”,首先让 A 君感到被理解,然后再根据原因,恰当地指责 B 君,让 A 再冷静一下,最后回过头让 A 君知道武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这样的劝导可能更容易接受。

第二个错误是,我当时没意识到儿子说那句话背后的意义。那是为他和 A 君友谊的行为体现。回想自己小的时候,其实也有过拉帮结派,互撑各自好友的情况。在 A 君为了捍卫自己正当利益没有被我看到和承认的前提下,我否定了儿子的行为,可能会削弱 A 君和我儿子的友谊。而儿子会觉得我没“帮”他朋友,削弱了我和他之间的关系。或许我只是问儿子:“你觉得 B 说的对吗?A 打人对吗?”,留下两个问题就可以了。

习惯通过平和地提问,解释清楚原因来沟通,或许更能引发对方继续和我对话。因为,有些情况下,双方讨论的是哪种行为更合适的,而不是谁完全正确或者错误。即便真的完全错误,如果背后正当的动机没有被理解,对方也不可能去改变并寻求更合适的行为。

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