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
早在去年刚听到一些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学课程,可能也是开始意识到自己处理亲密关系是多么糟糕的时候,我写过一篇总结 亲密关系的沟通没你想的那么简单

里面,我提到“面对沟通要约,最重要的是男方要表现出一种面对,而不是背对的态度”这个观点。到现在为止,我才觉得自己可以说能比较自然地,敏锐地发现对方的沟通要约,和用面对的态度来处理。我终于可以和自己说,这么长时间地接触和学习心理学,并没有白学了。

举两个例子吧:

某一天晚上,应该说是深夜了吧,我迷迷糊糊中察觉到了老婆的异常声响,像是抽泣。我转身看了看,发现她用被子在擦眼。我握着她的手问:“又做噩梦了?” “嗯。”

如果是你,你是否会再安慰一下:“做梦而已,都不是真的,别瞎想。”,然后继续睡过去?或者说你觉得我这么做太矫情了,直接装作没看见?

我继续问她,还是以前那个梦吗?她说:“不是,那个梦很久没出现了。是另一个。” “那这次是梦见了什么?” 然后,我慢慢听她把梦的情景告诉我,我也告诉她之前听的武志红的关于解梦的技巧,相互探讨她的梦可能说明了什么。就这样,我们在凌晨聊了可能有半小时。

When you are in pain. My world stops and I listen.

这是 Gottman 博士在「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」里说的一句话。当时看到这句话时,对我来说是多么地震撼,我很庆幸现在自己也能不自觉地做到了。

上周四晚上回到家,老婆就向我投诉:“爸妈每天去学校接儿子放学,又拿牛奶饼干糖果给他吃。都说那么多次了,饼干糖果热气,儿子很容易又喉咙不舒服。现在弄得晚上还吃不下饭。每天早上,还特意等他田径训练完,拿衣服给他换,说怕着凉。我们都问过他了,他自己都觉得不需要。他们俩回家那段时间,不还是什么事都没有?照顾那么周到,你让儿子怎么才能独立起来?换下的校服还要拿回去了,我哪里还有衣服给儿子用?”

一连串的抱怨,就这样成了我晚饭的加餐。

一直以来,我的观点是,要么别找老人家帮忙带小朋友,要么就只能将就一下。他们都那么大年纪,自己有自己一套生活模式和价值观,并不容易改变。想想要你去改一件你自己的坏习惯,你能说改就改吗?所以,一些不是什么违背大原则的事,我都是随它的。不是说什么都不干,我还是会回头唠叨我的父母,只是不会态度特别强硬。

但是,这个“大原则”的定义,每个人的标准或者关注点都不同的。这也导致,以前的我,和老婆之间都会在这些方面有不少争吵。争吵在于非要分个对错,听谁的,而不能一起解决背后的问题。

现在,我看到了情绪背后合理的要求:“不希望儿子吃太多零食,甚至吃不下饭;希望儿子能早点独立,为自己的决定负责;校服拿走了,不够用。” 她的原则没错,只是和老妈在当前情况关注的角度不一样。况且,她是儿子的母亲,管教的“职责和权力”应该倾斜多一些。

我边吃饭,边肯定了她,并说:“我吃了饭过去拿校服回来,顺便和他们说一下。”

没想到,第二天,老婆又投诉到:“今天中午放学都拿东西给他吃,还要不要吃饭了?” 天啊,我也真是无语了。周六家庭聚餐时再一次当着老婆的面说了爸妈一次,温和而坚定的,并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,和给他们一些提议看如何配合。

我依然会和老婆有不同意见,但是,很多情况下,我都不会让情绪升起,也不再关注于争对错,让对方听我的。很多事情,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分,只是稍有优劣,或者角度不同。以前,我理亏的时候,不出声,默默改进;我占理的时候,忍着,因为怕吵架。但从她的角度,怎么看,都是没有回应,这是很不好的做法。现在,我都会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,感受,和背后的一些顾虑,理解她的同时,让她能理解我。以前我通常是回头和父母唠叨两句,但是她不知道,现在我更清楚地用行动告诉她我对她的支持

尊重,让对方的想法影响自己,合作面对问题是真正的相处之道。

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