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
儿子从三年级开始,就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。到了四年级以后,因为学校政策改变,说一般都是三年级,五年级的同学,所以四年级就只剩下他一个被留了下来。

一开始我们都很为他刚到自豪,毕竟是唯一一个被承认和留下的队员。他每天也照样早晚训练,偶尔回来说一下今天训练了什么项目,哪里的肌肉疼。

突然有一天晚上,他和我们说:“我不想去田径队训练了。你帮我和老师说一下吧。”

我们感到很惊讶,问他到底为什么?他说:“太累了。” 我们下意识地想到,国庆回来后他一直感冒流鼻涕,偶尔还有咳嗽,确实可能状态不好。所以,也认可地说:“是啊,最近你身体不好,可能确实会感觉比较累。” “现在你也慢慢康复了,后面可能就好点了。你如果现在就放弃了你喜欢的跑步活动,我觉得有点可惜啊。不如你再坚持一个月看看,怎么样?” 他突然情绪上来说:“我都说了,以后都不去了。” 这下,我们感觉到,辛苦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原因。

她妈妈接着问:“其实是不是你只是想下课后去玩,所以不想跑步了?” “不是!” “是不是补请假的那天,老师批评了你,所以你不想去了?” “不是!” 这个时候,感觉他已经情绪上来了,估计怎么问都没有结果了,也接近睡觉时间,我们就说:“你如果真不想去,明天也必须准时到学校,自己和老师讲清楚。” 睡觉前老婆和我说,昨晚他又去同学家玩到 6 点才回家,被狠批了一顿。

第二天,已经接近平时出门训练的时间,他才起床。“不如你今天和老师好好说明一下,说最近感觉太辛苦,可能要退出,看看老师怎么说,或者怎么调整?” “我都说以后都不参加咯,这是我的选择!” “爸爸妈妈感觉都不太清楚你退出的原因,不如你今天先别说,我们周末商量清楚了,如果你还是要退出,周一再和老师说好吗?” “我今天就说!” 不知道是起床气,还是一直延续了昨晚的情绪,真的没辙了。

所以,我也只好收拾东西送他去学校。在电动自行车上,我特意骑得很慢,平静地和他又重复了一遍:“爸爸妈妈一直都没有逼迫你做什么事情。我知道你是很喜欢跑步的,你之前都还兴奋地讨论比谁快,比大长腿慢多少,今天又快了两秒,还和我比赛。我觉得你就这么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,太可惜了。” “我以后还是可以和你比赛啊。” “我觉得我和妈妈还是不清楚你真正退出的原因。你可以告诉我吗?是不是觉得以前的朋友都不在田径队,下午训练后没时间玩啊?” “是啊”

路程很短,很快到学校了,但是还是没法想到对策如何劝他。只好由他去了。回到家,我和老婆说:“可能他真的是觉得没时间和朋友玩,田径队又没有其它认识的伙伴。所以不想去了。”

上班后,老婆发来消息,说儿子落下一本书没带,让她送去。去到后,她问他和老师说了没,他说找了一圈没找到。可是,当时老师就在操场一个角落带人训练。就让他马上去说清楚了,结果说了两句就回来了。“老师,我不想训练了” “可以” 这就是对话过程。

后来可能中午回家后,老婆又平和地和他讨论这个问题,认可了他的辛苦,和缺少一起训练的小伙伴。也告诉他等五年级后可以和朋友们再参加田径队。结果他还是说不去。老婆不知道怎么地,说了一句:“可能到时又会换训练的老师。” 然后儿子就说:“那就可以再参加。”

??? 难道真正的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个老师?

到现在,我们还是没有搞清楚儿子要退出田径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,是否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但是,老师的原因,目前来看确实是程度最重,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。

一个人的积极性,是多么容易被他人打击和影响,尤其是有直接关系的权威人士(家长,老师,领导等)。虽然我还是鼓励儿子不要因为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,但是,我自己上学时,何尝不是因为讨厌一个语文老师而不认真学习语文。

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,背后都有一个,或者多个理由。口上对他人说的是一个,内心对自己说的是另一个。有时候,我们是故意不让其他人知道真相;有时候,可能连我们自己都被自己骗了。如果不认真反思,久而久之,我们可能都不记得当初的决定,或是放弃是为了什么。很可能就把骗别人的理由,当成真正的理由。自我的认知,很可能就这么失去了。

Contents